沙漠瀚海的“绿色情结”
选择字号:T|T
喜欢绿色,因为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从小生活在沙漠环绕的民勤,那点点绿色就显得格外诱人,也更加的弥足珍贵。但是从记事起听到的对家乡形容最多的却是“绿洲”而不是“沙洲”。我迫切的想要看一看爷爷口中芦苇荡漾的青土湖,想要看一看奶奶口中曾经绿意汪洋恣肆而现在已经沙进人退的东湖镇……因此,我对绿色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怀。
“民勤绿洲将会在17年后消失。”2005年,这样的一条消息在互联网上疯狂传播,震惊了在民勤生活的每一个人,无家可归的恐慌像致命病毒一样在每个人的心中蔓延。虽然当时的我只是一名初中生,但是心中的危机感却不比任何人少一丝一毫,我害怕勤劳朴实的乡亲们从此变成回忆,也害怕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从此变成历史。小小的我心中有了大大的梦想,我要用自己所有的力量来保护她,即便她真的避免不了消失的厄运,到那时候我也不会留有遗憾。就这样我开始通过上网查询、询问长辈、实地观察的方法去了解民勤的发展史。
民勤取其男耕女织,人民勤劳之意,民勤县正是民勤人通过艰苦的劳动战胜沙海,在塞上建立起绿洲田园。在老人们的口中民勤曾是水草丰美的绿洲,长年流水不断,然而由于水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生态恶化极其严重,以致于在我们这一代的眼中只有沙尘暴和已经快被风沙淹没的村庄。越深入了解家乡的沙漠化现状,我越是心急如焚。正当此时,温家宝总理来到了民勤,并强调指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句话给了全县的父老乡亲以希望,给了所有致力于民勤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先行者以力量。因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密切关注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民勤人的艰苦奋斗下,我坚信我的家乡会越来越好。
2013年,作为大学生的我从网上看到有人发起“拯救民勤”的公益行动,便毫不犹豫的成为了“沙漠变绿洲”公益计划中的一名志愿者,很多江苏、浙江等其他省份的青年志愿者和我们一起到沙漠里种植梭梭,梭梭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它是“沙漠里的英雄”,对防沙固沙有着巨大的保护作用。绿色是生命的化身,哪怕自己亲手只种下一株梭梭苗也觉得家乡又绿了一分。
民勤环境的变化历史,在我心中深深根植了一份坚定的信念--保护绿色就是保护家园。现在,我带着刚走出象牙塔的稚气,怀着绿色的畅想,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林业工作者,从步入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那一刻起,我深知,身为民勤人,身为林业工作者任重而道远。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呈半环状屏障着民勤绿洲,在风沙线前沿,扼守着民勤绿洲和河西走廊的腰部,生态区位十分重要。能够在防沙固沙的战斗第一线工作,我无比骄傲和自豪。
在保护区中,有很多弥足珍贵的植物群落,我最喜欢的一种植物是骆驼刺,因为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骆驼刺地面部分长得很矮小,同时将宠大的根系深深扎入地下。如此庞大的根系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水源,吸收水分,而矮小的地面部分又有效地减少了水分蒸腾,使骆驼刺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来,故被人们叫做沙漠勇士。我想如骆驼刺一般,深深扎根在这片热土,永远守护心中的“绿色情结”!
(供稿:杨雅婷 审核:胡生新)


甘公网安备 6206210200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