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2 3
您的位置:首 页 > 党建文明 > 正 文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纪实

发布时间:2020-10-09 09:32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闫好原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县境内,地处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前缘,是民勤绿洲外围的天然保护带,保护区总面积594.73万亩,约占民勤县国土面积的1/4、武威市国土面积的1/8,从北、西、南三面屏障、护卫着民勤绿洲,扼守住河西走廊的腰部,对阻挡两大沙漠合拢,维护民勤、石羊河流域乃至中国西部的生态安全,保护我国典型的荒漠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近年来,连古城保护区坚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这一重要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方针不动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保护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保护地管理为根本,以守卫民勤绿洲生态安全为己任,坚守保护初心,牢记绿色使命,走出了一条符合保护区特点的绿色发展之路。
以宣传为突破口,扩大保护区“对外影响力”。
始终坚持把宣传作为保护区建设的“第一道工序”,创新载体开展有效宣传,让社会各界认识保护区、知晓连古城,形成全社会共守绿水青山的良好氛围。
加强保护区生态文化建设。近年来,保护区在主要道路沿线、重点区段设置大型宣传彩门3座、宣传墙13座,警示指示牌300多块、区碑2块,安装设置了LED宣传彩屏,创办《连古城自然保护》期刊49期,编印了保护区画册,建立并优化了保护区网站,征集制作了保护区区徽,在局办公楼规划设置了体现保护区特色的生态文化长廊,积极参与“讲甘肃林草高质量发展故事”征文活动和省林草系统摄影创作活动,1幅摄影作品、5篇征文作品分别获得省局表彰奖励;邀请省内外文人墨客开展文化创作和采风活动3次,举办了“连古城杯”书画展、摄影展和有奖征文评选活动,创作生态文化作品150多篇。讲好保护区最美护林员故事,展现保护区基层风采,挖掘传播基层先进典型,1名护林员被省局确定为第一届甘肃最美护林员。加强科普宣传教育,2012年和2017年,保护区被中国林学会授予第三批、第四批全国林业科普基地称号,同时被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

开展行业宣传活动。紧扣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这条主线,紧紧抓住自然保护、荒漠化防治、森林资源修复等重点工作,策划开展主题宣传、专题宣传、政策宣传、成效宣传等,让宣传进广场,进校园,进集市,并利用手机通讯设备及时传播林草法律法规和保护区动态信息,全面拓宽宣传面。近5年,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2场次。2020年,举办了“爱鸟周”、“6.5”环境日和“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暨野生动植物保护大型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了保护地的战略定位、林草法律法规、荒漠化防治知识、连古城保护区建设发展实效等,并在《人民日报》、关注森林网、每日甘肃网、甘肃林草网、民勤政府网刊登宣传信息,民勤电视台录制专题视频进行宣传报道,营造了强大的对外宣传舆论氛围。

以项目为引擎,提升保护区“基础保障力”。

坚持以项目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理念,准确掌握国家对自然保护地建设的投资导向,加强对项目的建设管理。

多方谋划争取项目。先后争取并实施了保护区一、二期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区能力建设、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工程等项目。修建了办公楼、单身职工食宿楼、职工保障房,建立了局机关阅览室、健身活动室,建成了保护区智能监控中心、野外视频监控塔、信号传输系统,配备了野外巡护终端,购置了3台无人航拍机,先后为基层保护站新建、翻修办公用房5400㎡,新建管护点12个,购置护林防火指挥车5辆,运兵车1辆。2019年10月,保护区7个保护站上划管理工作完成后,管理局将改善民生、改善保护站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项目建设管理,重新选址新建了连古城保护站办公场所,完成了三角城保护站办公场所选址、土地占用等手续,准备招标修建,为改善基层保护站工作生活条件奠定了基础。

规范项目管理。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财务及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资金预算、收支及政府采购、项目实施等方面的管理,确保各类专项资金规范使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成了保护区国有资产评估工作,全部纳入甘肃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

以攻克难点为突破口,增强保护区“科技创新力”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将科技创新与科学保护有机融合,充分运用科学数据、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为促进自然保护事业提供了有力技术保障。

摸清本底资源。先后组织开展了保护区一二期科学考察工作,查清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底数及动态变化情况,全面系统地掌握保护区资源本底,为保护决策、日常管理、检验保护成效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科学有效保护,据第二次科学考察结果显示:区内植物种群不断扩大,植被盖度较建区前提高了5-8个百分点,野生动物的种群由原来的89种增加到了100种,新增11种,鹅喉羚最大种群数量达到21只,为荒漠化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了新活力。

培养技术人才。加强保护区高科技人才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和科研工作,提升学历水平和职称层次,建设一支知识结构互补、年龄梯队合理、富于创新精神的科研队伍和技术人才。保护区先后有2名同志取得林业正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并被省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选拔为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10多人晋升高级职称,20多人晋升中级职称;有7人参加了在职研究生学习,20多人参加本科、大专学历教育。保护区现有高级工程师10人,工程师20人,助理工程师11人;本科47人,大专12人,硕士学位5人,学士学位15人,为自主搞好科技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

加强科技创新。健全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筹建了标本室、实验室,购置科研设备近百台(套),从荒漠植被恢复重建技术研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进行科研攻关,破解科学保护技术难点,谋划实施科研课题15项,其中:2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梁希林业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甘肃省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甘肃省林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武威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专业技术人员获实用新型专利18项,制订甘肃省地方技术标准4项,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

以保护地管理为中心,加快保护区“绿色发展力”。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全力维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加快了保护区绿色发展步伐。

健全完善“两区一网”管控举措。实行保护区网格化管理和责任区管理工作机制,制定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建立公益林管护责任区和保护地管理责任区“双责任区”制度,健全完善了集“政策宣传、风险排查、矛盾化解、林区治安、资源管控”为一体的“两区一网”管控举措,形成了全方位、无死角的管控格局,确保594.73万亩保护地资源和185.31万亩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控。

加强生态环境工程治理。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护封造管齐头并进,带片网点科学规划,全面加强保护区生态环境建设治理。完成了保护区720公里的区界勘界工作,共埋设保护区界桩4680块、功能区标桩2800根,设置界碑45块、指示警示牌100余块,进一步明确了保护区范围界线和林权,积极开展保护地整合优化和勘界立标前期工作,为依法保护和规范管理奠定了基础。截止2019年底,保护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1.15万亩,人工模拟飞播造林14.87万亩,义务植树3.4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34.2万亩,工程固沙1.53万亩,工程围栏封育1576.4公里。建立森林防火“双线四级”管理体制,保护区成立以来未发生森林火灾。

加强生态环境修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以国家级公益林为核心的资源管护工作,因地制宜实施森林生态修复工程,依法开展联合禁牧,促进保护区生态修复进程。坚决有力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对保护区所有违法违规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排查,截止2017年,共清理排查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94项,结合“绿剑”“绿盾”行动的开展,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主体,实行台账式销号,跟进式整改。目前,完成生态环境问题整改91项,整改完成率96.8%,拆除设施面积34.5万㎡,人工恢复植被51项,恢复植被面积75万㎡,加快了区内森林资源的修复进程,有力改善了区内及其脆弱的荒漠生态系统。

加强依法建区。坚持宣传引导和法律惩治并行,加强日常宣传和正面引导,定期组织开展集中执法巡查行动及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保护区内采石、挖沙、狩猎、垦荒等违法行为。截止2019年底,协同森林公安部门先后侦办行业刑事案件10起,查处林政案件96起,处理违法人员104人,有效遏制了人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以党建为引领,提升保护区 “战斗凝聚力”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重大活动,教育引导保护区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立健全干部职工常态化学习机制,严格落实党支部每周一“固定活动日”制度,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和“甘肃党建”两个信息平台,灵活采用集中式、研讨式、讲授式、平台式、自学式等学习方法,确保理论学习有成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组织开展了“四察四治”专项行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推”专项整治等工作,持续推进“党建提升年”、“作风建设年”两大提升活动,党建质量和工作效能得到提升。严格落实巡视巡察整改的主体责任,确保巡视巡察任务全面整改到位,为保护区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局党委先后3次被省局党组授予“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管理局三个机关党支部先后被省局党组授予“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1个党支部被省局党组命名为“学习模范型”党支部,局工会被授予全省林业系统“模范职工之家”称号;管理局先后被民勤县委评选为“文明单位” 和“文明单位标兵”;2010年,管理局被武威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2015年,管理局被省委、省政府评授为第十二批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局党委领导班子先后多次被省局党组确定为“优秀领导班子”。